在春季尾声至夏季之初,泳池设备将面临一次彻底的清洁,以备使用。公共泳池的水质与安全问题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水质浑浊、细菌超标和溺水事故等。公共泳池的水质与安全管理变得尤为迫切。本文旨在探讨游泳池基础管理的几个关键方面。
公共泳池水质问题的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水质浑浊、细菌总数超标和游离性余氯不合格等。这些问题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循环水泵循环周期不达标、投药量不当、泳池设备未清理,以及缺乏洗脚池和强制淋浴等配套设施。
以下是对泳池基础管理几个重要方面的探讨:
水循环管理:水循环是保障水质的核心功能。根据《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17,公共游泳池的循环周期应为3-5小时。以一个1000立方米的泳池为例,每小时循环流量应为210立方米。泳池管理人员需熟悉并正确操作水处理循环设备,如过滤器反冲洗和毛发收集器清理,确保循环系统高效运行。
过滤管理:为了满足水质标准,泳池水需经过过滤处理。过滤分为预过滤和精密过滤两个阶段,前者通过毛发收集器拦截大颗粒杂物,后者则通过颗粒过滤器去除悬浮颗粒和胶体絮状物。
消毒管理:泳池内活动会导致水质污染,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以消除病菌。消毒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泳池使用人群确定,例如成人池可使用臭氧发生器,儿童泳池则应优先考虑物理消毒方法。盐氯电解消毒相对于传统投药消毒,在技术和经济层面都有优势。
配套设备:除了过滤和消毒,泳池的配套设施同样重要,包括洗脚池、强制淋浴、卫生许可证的张贴以及水温、水质信息的公告。
洗脚池和强制淋浴已成为卫生检疫部门评估泳池卫生合格与否的标准之一。为确保水质不受污染,每位进入泳池的人员均需在入口通道的洗脚池中进行脚部清洁,洗脚池长度应不少于2米,深度不少于20厘米,宽度与通道相同,确保人员逐一通过。
泳池基础管理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水循环、过滤、消毒和配套设施的配置,这些措施共同确保了泳池水质的安全与清洁。